13775991436
一种高应变检测重锤的制作方法(2)
时间:2020-08-12    点击:605

技术实现要素:

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应变检测重锤,可以通过自身的结构,使多个钢板精准的安装完成,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扶正。

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:一种高应变检测重锤,包括底锤、调节锤、顶锤,安装在底锤、调节锤侧壁上的吊耳,安装在顶锤上的吊起组件,所述底锤、调节锤和顶锤中心处均开设有一通孔,底锤底部设置有一螺母,顶锤上设置有一穿过顶锤、调节锤与底锤的螺杆;所述底锤与调节锤均由一方形块、固定连接在方形块向上延伸的圆台构成,所述顶锤与调节锤底部均开设有一配合方形块和圆台使用的插接槽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使用时,先把螺母放置在地面上,然后通过吊装机器,用吊绳连接底锤上的吊耳,把底锤放置在螺母上部;然后根据需求把所需的调节锤依次放置在底锤上部,调节锤底部的插接槽与方形块和圆台配合使用,使底锤与调节块之间连接较为紧密;最后把顶锤放置到位于顶部的调节锤上,然后把螺杆放置到通孔内,进行旋转使螺杆与螺母螺纹连接到一起;然后机器的钢索吊装在吊起组件上,便可把锤体吊起,完成整个锤体的安装;底锤、调节锤与顶锤之间通过圆台与方形块的斜面完成较为精准的安装,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进行扶正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通孔内还设置有一包裹在螺杆外部的连接组件,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通孔中心线对称开设的竖槽,开设在底锤、调节锤、顶锤内与竖槽连通的环槽,套在螺杆外部的连接管套、安装在连接管套上配合竖槽与环槽使用的条形块,所述条形块插接在环槽内,所述竖槽从顶锤顶部贯穿至底锤内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底锤、调节锤与顶锤之间通过螺杆与螺母连接起之后,把连接管套放置在通孔内且位于螺杆的外部,使条形块位于竖槽内,对连接管套进行旋转,使条形块位于环槽内,便完成整个旋转连接的动作,增加彼此间的连接紧密性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连接管套的底部设置有一插入管,插入管自与连接管套连接处向螺杆一侧延伸且与螺母抵接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连接管套放入通孔内时,可能不好对准放入到通孔内,设置连接管套且底部有一定的倾斜,可以较为快速的放入通孔内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底锤底部开设有一螺杆头嵌入槽,螺母放置在螺杆头嵌入槽内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设置螺杆头嵌入槽,方便重锤在使用时,底部为平整状态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连接管套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吊环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方便人工把连接管套放入到通孔内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吊起组件包括对称竖直固定连接在顶锤上的梯形块,所述梯形块上开设有一穿线孔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当锤体安装完成之后,使用吊装机器对顶锤进行吊装,吊装机器上的钢索勾住顶锤上的穿线孔,便可把锤体向上拉动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梯形块远离顶锤中心点处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加强块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设置加强块,避免机器拉动梯形块时,因梯形块受力过大,而发生断裂。

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,所述底锤、调节锤、顶锤的底面积相同。

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,使装配完成后的锤体边缘整齐,方便后续进行使用。

综上所述,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:

1、通过方形块、圆台与卡接槽的配合使用,使底锤、调节锤与顶锤之间通过圆台与方形块的斜面完成较为精准的安装,不需要操作人员用手进行扶正;

2、设置连接组件,使底锤、调节锤与顶锤之间连接较好,避免螺母脱落后锤体发生掉落,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;

3、梯形块上连接有加强块,避免机器拉动梯形块时,因梯形块受力过大,而发生断裂。

附图说明

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;

图2是实施例用于表现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;

图3是实施例用于表现螺杆头嵌入槽和螺母的结构示意图。

附图标记:1、底锤;12、螺杆头嵌入槽;13、螺母;14、螺杆;2、调节锤;21、插接槽;22、方形块;23、圆台;3、顶锤;31、通孔;4、吊耳;5、吊起组件;51、梯形块;511、穿线孔;52、加强块;6、连接组件;61、竖槽;62、环槽;63、连接管套;631、条形块;632、插入管;633、吊环。

具体实施方式

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。

参照图1,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应变检测重锤,包括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、安装在顶锤3上的吊起组件5,安装在底锤1、调节锤2侧壁上的吊耳4。

参照图2,底锤1由一方形块22、固定连接在方形块22向上延伸的圆台23构成;调节锤2由一方形块22、固定连接在方形块22向上延伸的圆台23构成;顶锤3与调节锤2底部开设有一配合形块22和圆台23使用的插接槽21;插接槽21配合方形块22和圆台23使用,在安装时,使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之间可以实现较为精准度的连接,避免还需操作人员用手进行扶正。

参照图2-3,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的中心处均开设有一通孔31,通孔31贯穿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;底锤1底部开设有一螺杆头嵌入槽12,螺杆头嵌入槽12内放置有一螺母13,通孔31内设置有一螺杆14,螺杆14自上而下穿过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,与螺母13螺纹连接。

参照图2,为了使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(图1中示出)连接紧密性较好,避免发生螺母13掉落而发生险情,在通孔31内设置有一连接组件6;连接组件6包括竖槽61、连接管套63、环槽62、连接管套63、条形块631。竖槽61开设在顶锤3上部且向下贯通至底锤1上部;横槽开设在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的中间部位且与竖槽61贯通;连接管套63套在螺杆14的外部,底部固定连接有一插入管632,插入管632自与连接管套63连接处向螺杆14一侧延伸且与螺母13抵接;条形块631固定连接在连接管套63上且与竖槽61和横槽配合使用。

为了方便人工放入连接管套63,在连接管套6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吊环633。

参照图1,掉起组件包括梯形块51、加强块52。梯形块51设置两个沿顶锤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;梯形块51上开设有一穿线孔511,方便起重设置进行吊装;加强块52设置四个,沿顶锤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,加强块52与梯形块51垂直设置,避免因梯形块51受力过大,而发生断裂。

参照图1,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计算所需重量,使底锤1、螺母13、螺杆14、连接管套63、条形块631的重量等于调节锤2的重量;使顶锤3、梯形块51、加强块52的重量等于调节锤2的重量;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的底面积相同,使得连接后的锤体整体性较好,便于之后进行施工。

本实施例在使用时,先把螺母13放置在地面上,然后通过吊装机器,用吊绳连接底锤1上的吊耳4,把底锤1放置在螺母13上部,此时螺母13位于螺杆头嵌入槽12内;然后根据需求把所需的调节锤2依次放置在底锤1上部,调节锤2底部的插接槽21与底锤1配合使用,使底锤1与调节块之间连接较为紧密;最后把顶锤3放置到位于顶部的调节锤2上,然后把螺杆14放置到通孔31内,进行旋转使螺杆14与螺母13螺纹连接到一起;然后把连接管套63插入通孔31内,连接管套63上的条形块631插入竖槽61内,此时插入管632底部与螺母13抵接,对连接管套63进行旋转,使条形块631位于横槽内,完成底锤1、调节锤2、顶锤3之间的加强固定。

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,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,故: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、形状、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,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。


13775991436
姚桂礼
 发送短信